指數全天震蕩走高,個股普漲,漲幅超9%個股60余家,市場賺錢效應回升。板塊上,前日強勢的白酒、光伏、食品飲料等板塊出現分化,部分資金流入調整許久的順周期板塊,有色、券商、煤炭、航運等板塊大漲,此外,醫藥、新能源汽車、水產、數字貨幣等板塊盤中走強,
盤面上,有色、證券、航運等板塊漲幅居前,農業種植、乳業、醫美等板塊跌幅居前。個股上,朗姿股份等高標表現依舊較弱,前期華峰鋁業、彩虹股份、莫高股份等妖股反抽,短線情緒回暖,整體看,高位抱團股出現籌碼松動,資金棄高就低的跡象明顯。
從熱點上分析,科網創新題材板塊繼續領跌(TMT板塊已經跌穿年線),而上漲板塊主要集中在吃藥喝酒等防御板塊上。
回到個股方面,莫高股份12月17日盤中跌幅達5%,隨后有所收回,但仍處于調整之中,其實,翻開莫高股份的公司資料,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公司,各種概念和熱點都能沾上,不斷發酵的可降解塑料、替代葡萄酒、白酒神話、啤酒、農業等等都能蹭上;
在今年8月份,前期限塑令意見稿出爐,莫高股份順勢祭出新建年產2萬噸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建設的殺手锏,成功創下6連板。
可降解塑料的千億藍海
近年來,互聯網的高度普及以及“懶人經濟”的快速興起,使得網購、外賣等行業出現爆發式增長,對應的外賣餐盒、網購包裝袋、塑料袋的用量都出現激增,而這些廢棄后的塑料制品就成了新的“白色污染”源。
隨著全球對改善環境的訴求越來越強烈,各國針對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污染問題,陸續出臺或完善自身“限塑”政策,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,被認為是根治“白色污染”最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近期,生態環境部發布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》,提出到2020年底,對于一次性塑料餐具、一次性塑料吸管、不可降解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將實行禁限管理。
其實,早在2008年我國便開始實施"限塑令”,但是,由于涉及生產、流通、回收等環節和生產商、銷售商和消費者等主體,“限塑令 ”的實施早期并未收到預期效果。
反觀外部世界,歐美等國家的限塑令也一直在持續推行,歐盟甚至提出到2021年起歐盟國家將全面禁止使用飲管、餐具和棉花棒等一次性塑料制品,并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半數以上塑料垃圾可循環利用,擴大塑料垃圾回收和分類行業規模。
可見禁塑或者限塑其實是大勢所趨,而從近期頒布的限塑令意見來看,相比2008年,力度有了質的提升,在2020 年、2022 年和2025 年分階段分階段禁止13類塑料制品,范圍已經遠遠超過“限塑令”,在這種大環境下,可降解塑料有潛力成為下一匹行業黑馬。
預期廣闊龍頭恒強
在莫高股份的2019年年報披露中,2萬噸生物降解母粒及制品加工項目與2萬噸生物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建設已開工,新建生物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累計完成工程8628.77萬元,工程進度51.71%。
眾所周知,可降解塑料一共三種技術,淀粉基母粒(1.5萬一噸),最高級的pla是4萬元一噸,最廣泛的plat是2萬一噸。
莫高股份有淀粉母基產能2萬噸(1.5萬一噸),PBAT一期2萬噸(已經投產,2萬一噸),二期3萬噸,三季度建設了50%,應該年初投產了。營業額和收益已經可以計算出來,所以莫高股份是可降解塑料的石化基和生物基雙賽道股。
限塑令意見稿出爐后,市場聞風而動,雖然目前莫高主業葡萄酒郁郁寡歡,業績乏善可陳,甚至還面臨著高管被調查的尷尬境地,但這都阻擋不了莫高股份成為可降塑料龍頭的步伐,情緒資金一把便推上2連板,然而沒有業績支撐的炒作終歸難以為繼,但近期還是在白酒情緒帶動下逐步走出下跌泥塘,進入上升通道。
總之,在我國實施全面限塑令已進入倒計時階段,相關行業將獲得高速發展的機遇,不管是上頭的原料,還是走替代路線的可降解塑料,聚乳酸、添加劑或者再生塑料行業有望在禁塑令推廣后,都將獲得價格和銷量的大幅增長。
而目前國內可降解行業還處于早期布局階段,行業滲透率低、起步晚,國內新材料企業已紛紛上馬生物降解塑料項目,未來三年,行業規模將快速擴大由此,可降解塑料概念板塊前景廣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