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降解塑料主要應用領域為包裝、紡織和農膜領域,目前主要表現為PLA和PBAT對傳統塑料的替代。而在一些高附加值領域中,PHA在醫用植入材料中使用廣泛。由于成本和應用方面的優勢,PLA和PBAT將是未來降解材料的主要發展趨勢。
在降解塑料的技術提高和成本不斷下降的趨勢下,目前在建和規劃的PLA和PBAT產能一共142.3萬噸,同比增加110.2萬噸,供給呈現大幅增長態勢;根據預測模型計算,到2025年降解塑料在塑料餐盒,塑料袋和地膜的替代量有望突破300萬噸;目前塑料吸管的禁塑已經開始實行,紙質替代或無法完全勝任,通過不斷提高可降解塑料的技術瓶頸和降低生產成本,降解塑料完全替代將變為可能。
01目前在建和規劃的降解塑料產能呈現大幅增長態勢
據統計,中國目前經營范圍可降解的生產的企業共有2677家,2020年已經有30余家企業在建或擬建可降解塑料項目。
目前中國PBAT和PLA合計產能32.1萬噸,在建和規劃的產能一共142.3萬噸。2020年近30個省市頒布了“限塑令”,可降解生產企業繼續呈現高增長態勢,目前中國可降解塑料占全球產能的25%,整體產能比較大。
02到2025年降解塑料有望替代300萬噸用量
行業專家表示,當前可降解塑料全產業鏈仍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,主要集中于前端單體到合成樹脂,原料合成環節為日本所壟斷,中國90%需要依靠進口,而后端塑料改性、造粒等已經相當成熟。
以2019年中國塑料餐盒,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,地膜消耗量為基準,地膜用量以-1%的速度減少,餐盒、塑料袋一次性塑料以6.8%速度增長,假設到2025年,技術進步可以較大程度彌補成本劣勢,2025年可降解塑料替代比例達30%,樂觀估計2025年將帶來307.1萬噸的需求增量。
2019年我國塑料購物袋、農用地膜消耗量750.8萬噸,2020年預計新增38.6萬噸,按照可降解塑料替代率逐年提升的趨勢,市場空間仍然很大。
預計2021年可降解塑料推廣使用后對PE影響更大,特別在農膜和塑料袋應用領域,在地膜應用上替代7042成為可能,高壓和線性PE在農田里可自然降解,未來可降解材料或會摻一部分PE使用。
短期一次性餐具將部分由紙質餐具替代,中長期隨著限塑禁塑政策推進,國內可降解塑料的產能大幅提升的同時成本也將下降。因此,依據各省市禁塑政策執行時間表和執行力度,以及海外可降解塑料發展歷程,大力發展可降解塑料是未來的行業趨勢。
03塑料吸管禁止后,降解塑料應用將更進一步
2020年7月10日,各部委聯合印發《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》,對下一階段重點任務,特別是2020年底的階段性目標進行了具體部署,這也是對1月份國家發改委、生態環境部發布的《意見》內容的進一步細化。
《通知》對一次性塑料購物袋、一次性塑料餐具、一次性塑料吸管、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等相關塑料制品的禁限標準進行了細化。例如,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,在全國餐飲行業,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。對于大多數專做吸管制造的公司來說,轉型升級迫在眉睫。
數據顯示,2019年中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,其中塑料吸管近3萬噸,占比僅為0.036%。折合約460億根吸管,人均使用超過30根。行業人士表示,塑料吸管的使用時間只有幾分鐘,但降解的時間可能長達500年。
目前中國麥當勞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約400噸,將近80%都已經實現了紙質,塑料只有20%的用量。中國星巴克的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為200噸左右,已經全部實現了塑料吸管的禁用。
中國全面停用塑料吸管,用紙吸管替代。按照行業屬性來看塑料吸管的成本0.03元-0.05元/支,紙吸管0.1元。后期生產企業轉到生產紙吸管、玻璃吸管將成為主流,而塑料吸管的產量將呈現逐年下滑態勢。
紙吸管替代將帶來成本提高和消費者體驗欠佳的毛病,目前仍是備受爭議的。這主要由于紙質吸管耐用性差,而塑料吸管便宜和耐用性高。
后期部分先進吸管制造商可經過工藝技術改造,轉型生產可降解塑料吸管,另外一部分落后工藝的企業可能被淘汰。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,積極提高可降解塑料的技術瓶頸和降低生產成本,盡可能滿足可降解塑料吸管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吸管。
綜上,國家政策端的發力,對生物可降解塑料行業而言無異于雪中送炭,但應該看到的是,政策覆蓋的領域目前只是經濟作物農膜、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及用量較少的塑料吸管三個方向。在用量更大的棚膜和地膜方面,國家政策更傾向于薄膜回收的方式進行控制,即使用厚度符合標準的薄膜來進行多次利用和回收,因此,未來在地膜領域的替代較為有限。
未來國內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消費結構也將隨著政策的方向進行轉移,薄膜、包裝膜、快遞包裝替代所帶來的消費量在未來3-5年內將會大幅度提升。